当前位置: 首页> 限跌令、购房补贴来了,保楼市还是实体经济?央行出手,答案清晰
  • 限跌令、购房补贴来了,保楼市还是实体经济?央行出手,答案清晰
  • 2023-12-26 08:24:16
  • 房地产行业是货币的蓄水池吗?近两年我国每年的商品房成交额都在17万亿元左右,而同期的货币供应量是200万亿。从2000年到2020年房价从2000元一平上涨到1万元左右,相应的房贷总额也上涨到了37万亿,相当于人均背负房贷2.4万元。眼看着房价涨了这么多年,但老百姓的收入涨幅却相对很慢,许多人因为买不起房而结不起婚,要么就因为买房而背负几十年的债务,因为房贷的压力选择节衣缩食,部分人甚至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人口学者梁建章就认为,高房价已经成为了阻碍年轻夫妻生育意愿的拦路虎。

    未来的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吗?实际上,从前几年我国就提出了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举措,同时各大城市也响应了这个号召,坚持要还原房子的居住属性,不仅在房屋的销售阶段出现限购限售等措施,还严查购房者的资质,严查资金来源,而且在租房领域大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租房市场规范之后,一些刚需族可以不必着急买房。

    从数据上看,房价这段时间确实跌了。根据社科院公布的10月份中国核心城市房价数据,从一线到四线城市分别下跌0.1%,2.1%,0.8%,0.4%。但是关注楼市行情的人都知道,如今的房价只是在原有的高位基础上稍微回落,相比人们的收入来说还是很高的。当房价从2000元上涨到2万元,部分买不起房的人没有找准时机买房,房价从2万回落到18000元后,月薪五千的普通人又如何买得起呢?

    根据不完全统计,到11月中旬,全国有21个城市发布限制房价过快下跌的相关政策。比如岳阳明确,商品住宅售价不得低于备案价的85%。这些限跌的城市中,除了沈阳和昆明等个别城市外,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实际上,出现这些状况主要的原因是供需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些限跌的城市,基本上购房者都是几年前棚改时期消耗掉了,而房价如今已经涨到七八千元,甚至更高,对于月薪三四千元的工薪群体来说确实是脱离了购买力了,所以开发商不得不大力度降价。

    限制房价过快下跌,防止开发商恶意降价,也是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购房补贴也重出江湖了。

    11月,宜昌发布规定,购买人才房的,按照博士10万元,硕士6万元,本科5万元发放首付款补贴券。菏泽市“人才新政30条”明确,来菏泽工作满两年的博士,满三年的硕士,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分别给5万元和3万元的购房补贴。而省会城市哈尔滨,给出的力度也不小。日前哈尔滨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举措,年龄在35岁以内,符合要求的各类人才在哈尔滨购买首套商品房,可享受购房补贴,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大中专生,分别可享受10万元,5万元,3万元和2万元的补贴额度。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地方税收以及带动就业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房价过快下跌,不利于楼市平稳健康发展的时候,限制房价过快下跌、房贷利率下调、首付补贴等政策会出现了。在一些专家看来,保楼市就是在保经济发展。但是在经济内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之下,迫切需要提高内需,而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房地产行业,经济转型期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如果要继续促进消费,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保楼市还是保实体经济,这两项就要2选1。

    11月19号,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11月8号,央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三大领域。据专家任泽平预测,每年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将释放10000亿级别的增量资金。

    以上三件事,虽然表面上关系不大,但其实有内在的联系。一方面,楼市调控最紧张的时刻已经过去,现在央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要满足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刚需购房者的信贷需求也应当得到支持,但并不意味着楼市调控会放松,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事件也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央行依然要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一味地保楼市只会加剧房产的金融属性,大量的钱流入楼市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按照计划,2050年,我国要实现碳中和,即通过节能减排的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0排放。未来20年我国要发展绿色经济,房地产行业的大拆大建模式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和住房市场供求关系改变的形势之下,也难以为继了。

    特别是今年以来房地产税试点的消息发布之后,许多炒房者意识到炒房不能取得收益了,房价也会回落到合理价位。日本和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告诉我们,房价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一味地保护楼市会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只有保护实体经济,让众多实体经济企业有发展空间,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