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资料时,不时遇到海南拆违数据。屡被撩拨,终抑制不住好奇心,便将这散落在各处的拆违数据串一串。
从这些并不连贯,甚至是不完整的数据里,大致可以描述出海南拆违的发展脉络:始于建省之初,加速于“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高峰期出现在2014年至2016年。
拆违,并不是最近十年才出现在海南。早在建省之初的1991年,海南就开始拆除违规建筑。当年,海南“拆除建筑物0.19万平方米,罚款117.4万元。”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问题逐渐冒出水面。整个“十一五”期(2006年至2010年),海南总共拆除了违规建筑83.3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16.7万平方米。正是在这一期间,海南开始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方向迈进,此后的拆违面积,可以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
2015年之后,拆违面积开始大幅下降,2016年至2019年分别是0.99万平方米、7.26万平方米、18.75万平方米和4.1万平方米。
以上数据,2012年采用公开资料中卫星图片执法检查确定的数据。2012年至2017年,各年均存在两个数据:应拆除/责令拆除面积和实际拆除面积。以上是实际拆除面积,各年的应拆除/责令拆除面积比实际拆除还高,分别是:
若以应拆除/责令拆除面积为指标,则2014年至2016年是整个拆违的高峰期,但2016年的实际拆除面积0.99万平方米远远低于应拆除/责令拆除面积315.78万平方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之大的差距,公开资料不能提供更多信息。而以上数据,能否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历年海南拆违的真实情况,也要打个问号。
可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做一个对比。
下面从与拆违相关的行政官司数量历年分布来验证以上拆违趋势:始于建省之初,加速于“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高峰期出现在2014年至2016年。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找海南省行政案件与“违建”相关的案例,得到如下检索结果:与“违建”相关的行政官司数量,于2015年突然倍数增长,并于2016年达到近十几年的高峰,2016年之后又逐年递减。
考虑到诉讼由事件发生、决定起诉到立案、庭前调查、开庭审判,最终结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以上行政官司历年数量的分布,基本符合以上历年海南拆违面积的走势。
这一趋势,从局部看,与肇始于2010年左右的棚户区改造有关。再拉远看,则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片段。根据相关数据,2009年至2020年,海南省城镇化率从49.07%增加到60.27%,十二年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增加近两百万人。
拆违,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曾几何时,网络流行着一个年度汉字:拆。这折射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戏谑心态。这一现象,体现了城镇化发展所需要的管理需求与人们既有观念之间的矛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应该对已经发生的种种案例有所反思,厘清其中蕴含的各种边界究竟在哪里。
这些边界,包括个体权利的边界、现实需要与历史事实的边界、行政权力的边界,甚至包括善而恶的边界等。
这篇文章,名为“略考”,实际只是对一个数据做了考证,无法体现整个拆违现象的全貌,也没有展现拆违背后各个群体的情感,只能算是略考的略考的略考。顶多是一个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