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这个指标,适合为厦门高房价辩解
  • 这个指标,适合为厦门高房价辩解
  • 2023-10-01 09:53:56
  • 很多人会有疑惑:厦门的房价从2013年开始就横亘在全国前四,超过了北上深,感觉“名”不配位啊?

    确实,厦门一个GDP才6384多亿元、人口516.4万二线城市,经济体量上,厦门的GDP总量进不了全国前30,人口排名进不了前20名,为何房价如此之高?

    厦门小,土地资源有限。在全国集中供地试点的22城里,厦门全年计划供地最少,供不应求,地价自然高。——涨跌中期看土地供应。

    地缘优势优良,厦门周边及闽南语系侨胞都首选厦门置业。——有购买力人口的购买意愿强。

    理由还有很多,确实支撑厦门房价高的因素不少,但能高到久居全国第四,这些理由总感觉说服力还差那么一点。

    一般来说,房价是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匹配的,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单就国内而已,北上深都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城市,所以房价高还可以理解。

    但厦门的现实情况是第三产业还行,第一产业不如漳州,第二产业还不如泉州,没有什么高端制造和高科技支柱产业。

    经济总量在省内都排在老三的厦门,让人感觉高房价和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是否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指标,来解释支撑起厦门房价地位的“理”呢?

    地价是由地产行业生产力的核心指标“经济密度”决定。

    经济密度即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量,大致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产出”。它显示了一座城市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效率,区域和产业集聚集约集成发展的程度。

    经济密度越大,表明城市发展段位越高,能级和竞争力越强。即较小面积的土地创造了极高的经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寸土寸金”。

    现代大都市必然会发展成为高密度经济体,即在有限城市空间里,通过产业升级、高端服务业发展,增强对全球要素的集聚能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最典型的例子是深圳,深圳的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但GDP总量甚至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密度内地最高。

    说了这么多,这个指标看上去好像很复杂,但计算却很简单。

    其实就是地均GDP,将一个地区的GDP总量除以地区土地面积,即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GDP数量。

    经济密度越高,说明块地越来越值钱,这块地上面的房子才会越来越值钱,这就是买房保值升值的核心原理。

    网络上目前能搜得到各大城市晒“经济密度”的报道不多,集中在2016年至2019年之间。

    因为计算一个城市的经济密度,被除数GDP是变量,但作为除数的土地面积是不变量。

    面积小的城市是有先天禀赋的,只要GDP增加,得出的数值增速就大。因此面积大的城市先天不占优势,毕竟现在GDP要超倍增长基本不可能。

    最典型的例子是深圳,深圳的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虽然GDP总量排第三,但深圳的经济密度最高,比第二名高出一倍,而且连续多年位居首位,让人望尘莫及。——拿面积小的“天赋”来比不厚道,很少提这个指标。

    北京,虽然经济总量第二,因为面积太大(相当于8个深圳),这个指标根本没有竞争力。——“人有我无”还不如不提。

    上海虽然是GDP总量老大,也曾在2019年提出了全市要“提升经济密度”的新指标,这两年只剩个别有优势的区还在提。因为上海面积是深圳的3倍啊,而且经济总量也只是比深圳多不了多少。一平均,经济密度只有深圳的一半。

    追不上,但老大面子还是要的,于是干脆不提了。

    尽管各大城市都不爱提,但用这个指标来看厦门的房价地位,相当直观。

    2020年,厦门GDP总量是6300多亿,“吨位”不大,但经济密度的“亩产”却达3.71亿元/平方公里,排在全国第四。

    从目前能查到的最近5年(2016-2020)的数据来看,厦门一直处在全国地均GDP十强。

    这5年的前十强,霸屏的城市基本就是:深圳、上海、东莞、广州、厦门、佛山、无锡、苏州、中山、南京。只有北京在2019年进入一次十强。

    十强中,除了厦门外,其他9个城市分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

    唯有厦门自成一极,不是两大经济圈成员。能和吸金能力强悍的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圈城市群成员为伍,厦门的实力会弱?

    厦门的经济密度2016年至2018年排在深圳、上海、东莞、广州之后,排第五;2019年和2020年,厦门经济密度突破3亿/平方公里,超越广州排第四。

    当然,你要说除了深圳、上海和广州(经济密度和房价基本都在第5上下),其他前十强中,诸如东莞、佛山和苏州等城市,经济密度也很高啊,甚至东莞一直都比厦门高,但他们的房价全国名次和经济密度地位不匹配?

    但要看到,东莞等几个城市都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都是站在上海和深圳这两个巨人的影子里。

    而厦门的地缘优势明显,处在这两极之间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周边没有对手了——经济密度更高的城市了(2020年,厦门经济密度和福州、泉州比,都在4倍左右)。

    综上所述,2016年开始,厦门的地均GDP基本排在全国第五和第四位,和房价保持在第四位相比,排名还是相当匹配的。

    被约谈后,尽管厦门也进一步收紧地产调控政策,但房价还是上涨,并于当年位居全国第四。

    回头来看,2013年厦门的经济密度数值1.77,已经排在第六了,和第五佛山(1.8)差一点,逼近第四的广州(2),总体上和房价地位相符。

    在这几年期间,尽管厦门房价老四地位没变,市场上疯传要被约谈,但此后都没受到“住建部的关照”。——经济密度高就意味着高地价,高有高的道理。

    以上大范围验证了这个指标,但放在厦门六区,经济密度是否和房价排名成正比呢?

    按地均GDP(经济密度)从大到小排名:第一是思明、第二湖里、第三海沧、第四集美、第五翔安、第六同安。

    通过经济密度排名,发现了一个意外:岛外“一哥”的集美,经济密度却排到海沧之后。

    因为日常接收到的信息是,厦门的房价阶梯是岛内排第一梯队,集美是岛外一哥,房价是超过海沧的,但按地均GDP一平均,却排到了海沧后面。

    那我们来看看各区去年的房价排位是否和经济密度排名一致呢?

    答案是肯定的,排名一致。海沧房价也是高于集美,房价位次和经济密度排名一致,即使2020年二手房每月均价也不例外。

    如此,在厦门,经济密度和房价梯队是成正比的,经济密度越大,房价也越高。买房时纠结哪个区的时候,可引入这个很容易计算的指标(区GDP总量÷区土地面积)。

    最近厦门同安区公布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为此厦门六区的5年GDP目标已出。

    5年内,翔安GDP增幅第一、增长绝对值第二,仅次于思明,到2025年预计追上集美、海沧、成为岛外的TOP1。是否在此时选翔安买房最好?

    未来5年,厦门在岛外的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商业上的投入都非常大。

    特别是教育和交通,地铁也都通到了海沧、集美和翔安,一中、双十、厦门外国语、五缘实验学校都在岛外开分校了,且厦门鼓励“名师出岛”。

    现在岛外四个区的核心区域都出现了单价4万+的改善型楼盘,有些甚至突破5万+,而这个价格已比肩岛内很多老小区,如果要买岛外,又该选哪个区更保值呢?

    确实比较纠结,要比规划、比交通、比学校、比项目等。简单粗暴点,比比5年后的六区经济密度看看。

    按每平方公里土地的产值看,思明是湖里的1.3倍、海沧的5.1倍、集美的7.68倍、翔安14.76倍、同安的22倍。

    海沧则是集美的1.5倍,是翔安的近3倍。翔安是同安的1.5倍。

    房子本身的价格由地价决定。经济密度代表的就是地价,密度越高,地价越贵。

    当然,这个指标只能是作为买房选区域的参考,具体的地段和楼盘这里不赘述了。

    房道大叔会发表一些针对城市发展和楼市的观点,以视频的形式发在视频号和抖音上。视频号请关注“房道大叔”,抖音号请关注“房米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