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的房子升值10万元,再过几年,准备把这套房子卖掉,添点钱然后重新换一套大房子。”这是来自一位刚需粉丝的心声。
言语之外,透露着喜悦之情,为啥高兴?是因为要换新房子了吗?非也,这位买房人高兴是因为他的房子升值了,去年房产增值10万元。
现在不管是刚需还是炒房者,都对房子价值涨跌格外关注,因为他们担心价格下跌导致自己的房子出现贬值,同时也急切地期待房子上涨,这样自己的房产财富就增加了。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现如今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刚需了,大家都是炒房客、买房人都在关注房子是否升值的问题,对价格的敏感度不言而喻。
已经买房的人期待上涨,因为这代表着财富增加;没买房的人也期望上涨,因为下跌了反而不敢买。
北师大教授董藩认为,房地产的发展关系着上下游50多个产业,200多种原材料行业的兴衰。房地产发展的同时,带动水泥沙子、钢筋建材、玻璃制造、家具家电、装修装饰等行业发展,而这些行业都是实体经济,所以房地产才是最大的实体经济,房地产是虚拟经济的说法并不正确。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房地产综合带动经济贡献度超过40%,依然是支柱性产业,所以发展定位不能轻易动摇,而且要加大力度,调控只会限制房地产速度,但并不会彻底阻挡房地产的发展势头,一二线城市房市依然在缓慢上涨。
然而,事与愿违,2021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笼罩在一片“下跌”的阴云当中,4-10月,以龙头房企为首,率先推出折价促销。据不完全统计,促销高峰期新房销售价格平均降低了1000元-5000元。为啥降价幅度如此之大?笔者认为这是对央行“2+3”双限令(房地产3条红线+2个上限比例)的及时反映,三条红线收紧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限度,压缩了房地产资金面,如何保障现金流?房企们用脚投票,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降价促销。
除了新房之外,二手房境遇也不太好。根据《澎湃》报道,在深圳这个曾经宇宙第一炒房城的大城市里,2021年下半年以来,同样遇到了二手房滑铁卢。深圳福田区一套原本市场价2000万元的房子,降幅达到500多万元,然后还是没能卖掉。据当地的中介说,现在这一片的价格预期很低,买房人认为应该在6-8万元/平米,然而曾经这里的房产价格却高达20万元/平米。
被称之为中国房地产之父的房改原组长认为,现在还没到房市下跌的时候,市场上所说的楼市下跌,其实是在骗人,原话如下:
“我们现在看不到楼市下行因素的出现,所以要告诉人民群众真实的情况,不要拿价格下跌的谎言去欺骗百姓。”
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楼市渐冷,不少人开始疑惑:明年或首迎“房子降价潮”?孟晓苏直接给出了否定答案:越高百姓财富越多。
在孟教授的眼里,房市涨跌,长期看货币增发量;中期看土地价格;短期看供需平衡度。而现如今的房地产市场,M2始终高于GDP增速,土地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多个城市依然严重依赖于房地产发展经济,房地产供需错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凸显,这就直接导致房子上涨。
特别是在土地价格方面,受到地价的影响尤为显著,地价占到建房成本60%比例。在2020年,土地收入占到整体财政收入比重依然很高,如下数据:
2020年财政收入显示,土地依然是最大的来源,在全年12个月内,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8.4万亿元(8.4142万亿),同比增长15.9%,占全国财政收入4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4.03%。2019年数据同样不低,土地出让达到7万亿左右,与土地有关的相关税收达到1.7356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为17.8967万亿,税收收入达到了14.9699万亿,地方财政收入仅仅达到9.2852亿元而已,地方基金性收入到达6.4365万亿元。
经济学家在一次论坛上指出,如果不考虑房产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房子价格越高,则百姓受益越大。
举个例子:有A、B、C、D需要买房子,正好市场上有4套房子,按照平均法分配,A、B、C、D每人可以获得一套房子。这样的资源配置很合理、均衡,原价100万、200万元、300万、400万元,随着房市上涨,A、B、C、D得4套房子分别涨至200万、300万、500万、600万。
可以看出,一荣俱荣,这四个人的房产价值都提高了,虽然提升的幅度不统一,房产价上涨得越高,则这4个人的财富就越多。这是张五常提出的“上涨带动财富增加”论。
但实际上,市场背道而驰,A、B、C、D四个人,A就把市场上4套房子买走了,B、C、D三个人没有房子,这种情况下,楼价越高越好?显然不正确,楼价越高,B、C、D与A的差距就越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平稳最合适。
话题:对于专家所谓的“楼市价格越高,人们财富越多”的说法,你赞同吗?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