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对中国建筑的一点思考(二)
  • 对中国建筑的一点思考(二)
  • 2024-08-25 08:26:46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对中国建筑的两大支柱产业——“房屋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开发与投资”——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没想到、更让我感到“惊喜万分”的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陆续收到了许多朋友的不同观点。

    在这里,老范要向各位朋友表示感谢!因为,与您的交流,不仅鼓足了我的写作动力,更激发了我的写作灵感。

    在朋友们发来的诸多看法中,有几个观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理解中国建筑这家企业,能够带来“画龙点睛”的妙处。所以,我就针对朋友们的这些观点,来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在开始之前,我需要老实交代的一个真实情况是,这几位朋友的观点,不仅扩宽了我的分析思路,而且,这些观点其本身就非常精彩和“有想法”。

    坦白说,在刚看到这位朋友的评论时,我有点“懵”。为何会这样呢?因为我从未单独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在刚看到这个“被遗漏”的重要议题时,心中“大吃一惊”,甚至出现了短暂的“脑短路”。

    等到我回过神儿,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隐藏在公司的两大经营策略里:纵向一体化和专注高端市场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以超高层建筑领域为例,中国建筑承建了国内90%、全球一半以上的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并拥有建造千米级超高层建筑的关键装备、技术和能力。

    除此之外,由于建筑施工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所以,即便它的竞争对手们能够在短时间里,通过加大资本投入,来实现施工设备方面的赶超,但是对于高端市场的高、大、精、尖、难项目来说,它们更加倚重的却是一家企业的软实力:勘察设计能力。

    试想一下,对于在“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方面,已经下足功夫的中国建筑来说,目前的竞争对手们,又如何在数年之内做到“望其项背”。更何况,对于动辄数亿、数十亿元的高端市场来说,“口碑”和过往业绩,又往往会推动市场的拓展,从而形成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在过往四十年里,该公司能够在房屋建筑市场形成“垄断”效应,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软、硬实力,以及“江湖地位”的综合呈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建筑能够在其“根基”产业上取得如此成绩,岂不是对“稀缺性”的最好说明。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建筑来说,企业的护城河已足够抵御“入侵”。只要其自身不犯下一系列严重的错误,那么,在未来的五年、十年里,其他企业若想打破该公司的“垄断”地位,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游泳再游泳:“中建受房地产影响的,且土地存量太大,房产大发展时土地赚钱,否则就存货跌价。”

    对于这位朋友,我首先需要感谢的是,他的观点“激发了”我对于“存货质量”的思考。因为,土地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存货,的确是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占比最大的一个资产科目。

    所以,企业在购置土地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数据,对于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来说,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然而,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我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不同城市、不同位置的地价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对于规模和所处位置不同的房地产企业,往往难以进行有价值的横向比较。因为,如果购置的土地不在同一座城市,那么地价和房价就会有着千差万别。

    经过一番查证,我最终选择了万科来作为参照对象,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万科公司对于土地储备一直秉持着偏“保守”的策略,对于这一点可以从该企业的一系列操作上观其一二。例如,“宁可错过、不能错拿”、“不拿地王”以及“合作取地模式”。

    其二,万科在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与中国建筑比较接近,二者都维持在七成左右。如此一来,就可以将地价差异的影响降到最低。

    有了以上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下面这张表格。该表格反映的是中国建筑与万科在过往13年当中,存货与营业收入的变化情况。

    而对于中国建筑来说,由于在“原材料”中包含了其他业务的相关资产,所以这样的对比,对于中国建筑来说稍显不利,可即便包含全部的“原材料”,该公司在存货周转率上,也取得了3:10的结果。

    除此之外,自2018年之后,中国建筑在存货周转率上有个逐渐爬坡的过程,并在2021年反超了万科。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迹象。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没有更多、更详细的数据做对比的情况下,通过这样一个单一的指标,确实无法得出什么实质性结论。但是,至少能够说明的是,房地产业务的存货并没有对该业务构成隐患。

    而且,由于房地产业务在中国建筑的总营收中,只占到了17%,而存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只有29.43%(万科的为55.48%),所以,由房地产行业的“寒冬”所导致的存货减值风险,对于中国建筑的基本面而言,也不会形成大的“威胁”。

    “我从来不看业绩,有的业绩亏损70%也能疯狂翻倍!”

    “炒股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写论文的!再好的股不涨都是白搭!!!哪个赚钱买哪个!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

    这……(我的脑子又出现了暂时性的短路!)

    “说了一大堆,净是些没用的废话!”

    好吧,既然我已经“歇菜”,那朋友们不妨将我的文章当成一种“笑话”。哪怕我的劳动成果只能给你带来一点乐子,我也会感到心满意足的。

    因为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么:生活无非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然后带着美好的和不美好的回忆,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