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被移出恒生指数股,俱乐部两个月未发工资,恒大的败在于不“知止”
  • 被移出恒生指数股,俱乐部两个月未发工资,恒大的败在于不“知止”
  • 2023-11-25 08:10:58
  • 曾经的恒大有多风光,现在的恒大就有多落魄。

    11月19日,中国恒大被剔除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近日,中超著名球星、“归化球员”高拉特,已经与广州队正式完成解约。此前,因遭遇财政危机,恒大足球俱乐部不得不取消与外籍教练卡纳瓦罗及其团队的合同。而恒大俱乐部支付完球员9月份的薪水后,已经明确告知所有球队成员:俱乐部账上已经没有钱支付球员之后的薪水,球员找到下家后,可以和俱乐部协商解约。

    曾经的首富许家印,手握几千亿现金,自2021年以来,恒大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愈演愈烈。这让手持恒大商业承兑汇票的供应商纷纷公告催款、上门讨债,尽管恒大三番五次地承诺兑付,但持票者人人自危。而恒大手里的商票余额高达两千多亿元,是目前签发商票最多的中国企业。

    恒大作为龙头房企,2020年总资产1.86万亿,但总负债1.52万亿,82%的家底都是债,实则“外强中干”。 要知道,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才是100万亿元,恒大的债务竟达到GDP的1%。

    而恒大暴雷,就是从小的债务违约开始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挤兑、股债双杀、资金链断裂,最后是企业出售资产、裁员。特别是,恒大对7万多投资者的承诺无法兑现,未完工的房地产项目停止建设,使100多万购房者面临无法按合同约定拿到房子的风险。

    恒大刚成立时,在“身无几文”的情况下,许家印就敢“空手套白狼”,争夺上亿元的地产项目,并且成功拿下。在恒大准备去香港上市前,他敢在融资情况未明时,展开疯狂扩张,最终成功上市,自己也顺势成为内地首富。

    2010年后,国家强硬调控房价,他依然顶着压力积极加杠杆,疯狂拿地。最后终于盼来“涨价去库存”,恒大一举成为“宇宙第一大房企”。

    201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房住不炒”政策,打击房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我们看到,此前王健林低价抛售万达地产,但许家印却不信,他依然复制过去的成功,谁料迎来了“三道红线”、借壳上市梦碎。随着今年7月,广发银行申请冻结恒大银行存款时,恒大才踉跄倒下。

    2021年,商业领域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恒大危机”,风向变了,但很多企业掌门人却没有御寒添衣,继而愈演愈烈从轻感冒变成了“重症”。而房地产的问题显然不止于一个行业,仅恒大就有5万余家上游供应商,纷纷受到牵连。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还会有哪些变化,产业链上的各路企业又该如何加强内功修炼?

    从“野蛮生长”到“房住不炒”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起中国房地产业就开启了萌芽阶段。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人们还处于迷茫期和新旧思潮的转换时期,所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缓慢。

    直到1998年,迎来了房地产的蓬勃发展阶段。特别是1998年国务院颁布“房改通知”后,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到了2002至2004年间,就出现了房地产过热势头。随后,2005-2007年的调控目标就是要稳定住房价格。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稳定经济增长、避免房地产市场下滑,政策开始转向刺激住房消费,推出信贷支持、增加保障房供应和税收减免政策,促使房价大涨。2010至2013年间,“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拉开了序幕,在土地供应、市场结构、税收和信贷调控基础上,开始实施限购措施,房地产过热得到暂时限制。2014-2016年,在“稳增长”和“去库存”的政策诉求下,有关部门出台四轮刺激政策,主要是放松限购限贷,加强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也使得一二线房价暴涨,基本上翻番。 这可谓是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

    随着2016年,政府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后,地产行业进入了调整规范阶段,“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定位,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房地产行业出现大起大落。接下来,高层持续推进地产行业的规范化,随着“三道红线”“两个上限”等政策陆续出台,未来地产行业长期的制度顶层设计已然定调。

    2014年时,经济学家马光远有一句名言:“如果这世上有一种爱是真爱的话,就是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爱”。长期以来,房地产业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因此,中国地产业可谓是“恃宠而娇”,即便赚得盆满钵盈,也依然改不掉“老赖”的毛病,拖欠债务、拖欠税费等恶习难改。房地产在很多地方都是支柱产业,从地方政府到商业银行,都把房地产和开发商当成了“聚宝盆”,都处处为开发商撑起了保护伞。

    十年前,龙永图就曾有一个比喻:“如果我们把房地产看作是一个人的话,我会觉得这个小伙子挺健康的,健康的有点过头,因为上了火,满脸都长了疙瘩,而且这个小伙子不太成熟。比如说他赚钱的欲望比较强,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还不够。所以应该要好好调教一下这个小伙子,告诉他除了赚钱以外,还要考虑怎样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另外,小伙子要吃一点中药调整调整,不要火气那么旺,火气旺可能会得别的病,甚至更严重的病。”

    如今,“小伙子”长大了,由于营养过剩反而得了“三高”——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 其中,恒大更是“三高群体”的代表,而此次危机也正是“病灶”的集中爆发。

    随着2016以来,国务院正式发布“房住不炒”政策以来,我们看到越来越严格的房地产政策,正在逼迫野蛮生长的房地产业“降速提质”。“三高”如果得不到控制,中国经济乃至民生福祉也难免受到波及。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谈及此次恒大危机时,透露了几个经济数据:在恒大的上下游产业链中,涉及的企业大约有5万多家。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第一支柱产业,并且涉及的产业链非常长。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汽车产业占GDP的2%,而房地产业却占到了14%。

    因此,我们出台的房地产政策,绝不是要把产业整死,而是要使产业更规范化的良性发展,特别是不能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而为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和稳步发展, 有关部门也将房地产的调控目标定在价值上涨不得超过5%,下降幅度不高于15% 。

    纵观近年来,政府对于各大产业的力腕政策,就不难看出对所有产业的改革,都将是“动真格”的。 比如,自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整个教培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像新东方这样的业内龙头企业,短短半年间,市值就缩水2000亿元,而俞敏洪也宣布将裁员4万人。祝宝良预计,教培产业将有260万人失业。

    祝宝良表示,这些现象,绝不是某些行业的个体表象,而是当下中国政府的作风:言之必行,说到做到。 而“力腕”之后必然是“力挽狂澜”,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国家整体战略的体现。

    而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走向,更是要抑制产业“野蛮生长”,走向市场规范和商业文明。 但很多时候,企业的失败在于看不清外界环境变化和政策方向,或者干脆视其为“耳旁风”。

    正在万达帝国风光无限之时,201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房住不炒”政策,引发了房地产企业和投资界的震动。2017年,王健林因负债掉落神坛,万达被监管部门点名,事态迅速发酵。

    据资料显示,王健林当时向银行贷款4000多亿,负债率累积达到70%。与此同时,他投资的海外产业也出现亏损,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时之间,万达的债务一度飙升到6000亿。

    王健林一下子由首富变“首负”,银行步步紧逼让他还钱,但此时王健林手上空有股票和资产,没有现钱。接下来,王健林开始大规模的变卖万达资产、物业。甚至,人们一度以为万达要轰然倒下了。2018年,王健林通过转卖万达商业和万达影业的股票,不断拆解变卖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资产帝国,相继偿还了2000亿元的债务,其负债率也相较于同行低了20%。

    尽管王健林当年变卖产业,看起来并不体面,甚至一度成为被群嘲的对象,然而断臂止血不仅让万达活了下来,还让王健林意识到了地产行业的风险性,使得万达实现了一系列的战略转型。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万达如今在地产界,还是“小日子过得很不错”的企业。

    再看看现在的恒大,董事长许家印已经是焦头烂额。而事实上, 恒大灾难是天灾吗?恐怕更是人祸。

    即使2016年“房住不炒”政策发布后,许家印仍然自信地拿地,持续“三高”,以为依然可以复制过去的成功,谁料“三道红线”“两个上限”等高压政策相继执行。而在国家严厉收紧房产信贷并整顿市场秩序的过程中,恒大靠现有资金和募集来的资金,根本支付不了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然引起了市场恐慌,进而彻底摧毁了其募资能力,更引发了客户挤兑——这一恶性循环使得危机爆发。以至于,外媒称恒大危机是“中国的雷曼”。

    因此,有专家表示,恒大的失败主要是源于企业家认知的失败。其中, 误判房地产形势,经营模式不做调整,复制过去的经验和做法,甚至无视政策而“顶风作案”等一系列举措,都使恒大陷入泥潭。因此,认知局限是导致恒大失败的原因,而非企业的能力问题 。

    《大学》中有这样几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而恒大首先就缺少了“知止”的心态和思考意识 。

    几年前,马云曾总结道:作为企业家,不同于生意人,不同于商人,生意人是有钱就要干;商人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企业家却要以家国利益为重,以未来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重。商业,是必须要由思想去引领的。

    现在,中国依然有这样的企业家,先人而后己,在这样的格局下,必然能把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因此,中国自古就有政商关系一说,而这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长期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当恒大危机爆发之前,据传许家印及一些高管,已经将资产变现、成功抽身。

    因此,对于要不要救恒大的问题,外界一直争论不休。依然不乏优质资产的恒大,是寻找买家,把资源变现续命,还是另有打算,外界也是猜测不断。但可以确定的是, 此次恒大危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失去市场的信任,也同样会失去内部员工的心,导致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据恒大内部员工透露,12万余名员工中,许多人都购买了恒大财富的产品,还有不少员工将产品推销给了亲朋好友。因此,员工的利益也被绑在了恒大这艘大船上。

    有分析人士明确表示:恒大要度过此次危机,必须下血本,即使降到地板价也要尽快甩卖。还有人说,恒大或将以破产威胁政府,逼国家队介入救援,让国家当冤大头。但有一个事实是,所有房企都要认清调控政策的出台,旨在规范市场秩序,稳定价格预期,而不是和整个行业或某家房企过不去。企业必须根据政策变化主动调整适应,遇到问题要尽力自救,而不是坐等救援,甚至试图推高冲突,要挟国家出手相救。

    国家真怕恒大以破产要挟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相关部门派工作组介入,约谈恒大高层,要求恒大履约;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已发文要求停止发放恒大地产当时的项目贷款,而此举目的是围绕恒大划出一个“风险隔离带”,使其在隔离带内自爆,减小震荡冲击,以免风险殃及社会层面与整个金融系统。可见, 相关部门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

    近期,无论是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都明确表态:“未来会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持续稳定价格预期,运行整体上保持平稳态势”“恒大必须努力保持经营稳定,积极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稳定。依法依规做好重大事项真实信息披露,不传播并及时澄清不实信息。”

    而此次恒大危机,必然会给所有行业、企业、企业家们带来启示: 政策红线永远是企业的底线,中国企业必须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理性回归阶段,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文明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