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5年,佳兆业锁盘风波爆发的时候,自媒体人炸哥写了一句感悟:
你到底拥有什么,等你失去的时候就知道了;
你到底相信什么,等你失去的时候就知道了。
例如绿城经历14年股权大战,万科经历15年万宝之争,万达经历17年股债双杀,新城经历19年风波,之后,他们都成了更好的自己。
一家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必须要有规模,有规模才有市场地位,才会为品牌和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不得不说,在当时千帆竞渡的市场语境下,努力提升规模是正确的,但必须要量力而行。不顾一切上规模,借着一时的市场热情拼命上杠杆,最终只能落得个房倒屋塌的凄凉晚景。
为什么?我们知道,土储决定了未来的规模。要搞大规模,必先搞大土储。而土储......拍过地的人都会知道,项目销售额、利润额这些只能事先预测,且极度不靠谱。
测算中的定价、销售节点、回款速率、可售车位销售等等,预测是极度不保守的,但不预测你不敢拿地,拿不到地就没有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为了规模一鼓作气冲了,但一旦市场陷入低迷,就是炸雷,所以2017年调控以来,光看销售金额的“唯规模论”房企一定完,有土储有货值没利润。
2015年高层提出去库存之后,房地产周期论被地产人奉为圭皋。深圳涨完上海涨,上海涨完北京涨,北京涨完广州涨.....“踩对点儿”成了地产圈非常流行的一句话,与其说是自谦,不如说是自豪。
没错,房地产周期的存在,使得地产项目的开发需要顺应大势、跟对节奏、抓住窗口期的成功出货。
然而,周期律也使得房地产开发变成一项投机工作,有多少房企因为看好未来的周期行情,而拿了不该拿的地,而又有多少房企因为预判房地产周期,一股脑扎堆抬高地价,即使地是好地,也因为拿地成本太高,而尴尬的站在了山岗上。
此外,过分迷信房地产周期,还使得房地产营销的价值大大减弱。市场动态的洞察、行情走势的预判、客户需求的精研、竞品策略的跟进,这些无一不是营销专业度的体现、头脑激荡的营销智慧、企业决策的重要基础,却因为“踩对点了”,地产营销越来越被人看不起,项目的开盘成败,也基本寄托在了虚无缥缈的周期上。
而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和自媒体的普及、地产调控政策越来越频繁,房地产周期也越来越短——未来的房地产企业,对房地产周期可以预判,但千万别迷信。
殊不知,三道红线降的不是红线,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房企的信心——房企有没有表外负债,有没有明股实债,有没有涉嫌自融,财务报表有没有请人来摆账,银行是最了解房企的。
所以从这方面看,国家划三道红线,是为了让房企降杆杆吗?银行知道,很多企业表面都在绿档、黄档,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朝不保夕!
同样的,房企过度对赌政策,在政府限购限价后死扛着不卖,造成项目空转;
低估项目预售制度资金监管,将资金链拉得紧紧的,结果项目明明有钱却取不出来,整体现金流枯竭;
甚至意气对赌土地财政,认为地产是支柱产业,说到底,房企还是小看了政府的决心、过度低估了国家意志。
说实话,开发商挣的不是毛利率的钱,而是杠杆的钱,快拿钱,快建房,快卖房。
房地产毛利率并不高,从19年后平均只有15%,国企可以做到30%,能做到35%毛利率已经顶到天上了。年景差的,净利润率只有5%,年景好时做到12%。
所以,开发商特别沉迷于高周转,甚至房子没建起来就急着出手,出手了,钱回来了,再拿下一块地,再建房,再卖房,快出手,如此循环,积少成多,房地产的利润就多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沉迷于这样的高周转,房企生生把万亿规模的市场做成了快餐店,一个项目现金流回正了,马上去拿第二个项目,资金链紧绷到极致,市场稍微一遇冷就周转不下去,最终导致崩盘。
对此,我们呼吁有质量的高周转。很多项目本来可以慢慢做,地段好、拿地成本也低,稍微用点心在品质上,就基本会得到交口称赞。
但为了高周转,把好项目周转掉了,剩下差的项目周转不动成了烂账,结果造成利润和口碑的双输。
说实话,近期暴雷的房企,也算是头部房企了,大部分也是各商业银行的总行级别战略客户或白名单客户。然而,就是这样的战略伙伴关系,居然因为几个亿而暴雷,可想而知,金融机构的承诺,是多么脆弱~
是啊,房企暴雷后,谁最紧张?当然是各大金融机构的金主。所以我们看到这样一幕:以前酒桌上觥筹交错的各大金融机构们纷至沓来,追着催还贷款。
同样的,还有评级机构。这次佳兆业、花样年们暴雷,最直接的原因是评级机构下调评级,评级下调后,房企一下子就借不到钱了。
到此时,我们才更加明白,金融机构也好,评级机构也罢,都不过是冬天的扇子、夏天的棉被,行情好时,使劲让你多贷款,行情差时,恨不得收回所有的额度。
泰禾黄其森说,地产泡沫,人才上最大的泡沫。看来老黄是真的吃过亏了。
是啊,想当初,泰禾多么牛逼的产品线,多么高的市场定位和接受度、毛利率,结果在一众高薪聘请的“人才”忽悠下,拿了很多烂地,最终资金链崩盘。
其实吃“人才”亏的,又何止泰禾呢。阳光城,早几年并购了多少恶心的项目,消化了三四年还没完。如今,当年的主事者早已离职,就剩下老板在风中凌乱.......
而另外,企业行情不好,很多职业经理人是跑得最快的。反正他们不管在哪都吃香,何必守着烂摊子?
由此,公司效益好时,企业没有亏待职工,让职工们都赚到了钱,现在公司遇到困难,职工却跑得很快。房地产大环境不好,如果还想在地产界发展,又能往哪跑呢?还不如,抱团取暖,度过严冬!
是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想起华夏幸福王文学的那句灵魂质问:
班长不行了,连长上。咱们是反过来,老总不行了,副总上,副总不行了部门总上。部门总不行了,科员上。就这样,才营造了昨天......我今天是不行了,对你怎么样不了,但是社会自有公道。如果需要你讲义气的时候,你就拿职业说话。哥们,咱们何以相忘于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