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研究院公众号发布了《2022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贝壳说报告是基于贝壳平台交易数据,再结合5万经纪人的实地调研,最终得出的结果。
报告本身没什么问题,根据数据外加一线调研,金融行业的报告都是这么来的。
而且这都算比较靠谱的了,一般金融机构的报告直接就是根据各个官方平台的数据来算,数据怎么来的金融机构也不一定了解。实地调研更是没有的,毕竟这玩意儿成本太高。
当年浑水做空瑞幸,所有的数据来源都是一线调研,其他公司数据一概不用。一个报告,直接把瑞幸差点干倒闭。
让我们来看看报告,就知道问题在哪了。
然后舆论炸锅了,“南昌每五套房就有一套空置”直接被顶上了热搜。
网民说贝壳的报告不真实,说根据自身经验空置率绝对更高。他们说贝壳门店在市中心才有,所以无法统计城市边缘的数据,数据失真。
巧合的是,有些专家也说贝壳的报告不真实,觉得贝壳统计不全面,数据太片面,空置率绝对没有那么高。
于是在一片反对声中,贝壳撤回了那篇报告,还顺便给大家道了个歉。
调查是5万名一线员工写的,一共28个城市,平均一个城市1785个调研人员统计。一个调研人员就统计自己管辖的那个片区,不知道一个城市1785份问卷数据够不够全面。
要说不全面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也不是每家每户都去你贝壳那边登记。
但要说不全面吧,也有点冤枉人家。
作为对比,浑水动员了92名全职员工和1418名兼职员工,在981个门店日进行监控和记录门店客流量,覆盖100%的营业时间。门店的选择是基于城市和地点类型的分布,与瑞幸直接经营的门店组合是一样的。
可以看到浑水的调研更加“不全面”,才92名全职员工和1418名兼职员工,跟贝壳的5万名一线员工比差远了。
但就是这样一篇“不全面”的报告,揭开了瑞幸造假的面纱,整个华尔街都觉得这个报告可靠,大家都争先涌入抛售瑞幸。
第二点,房屋是以连续三个月没人住为标准来判定为空置的。
显然有些专家对此标准很不满意,可能他们觉得才连续三个月没人住是不足以判断为空置的。
三个月没人住而已嘛,可能就是房屋主人出去度假了呢,也许三个月的假期在专家眼里很常见吧。
于是,在一片骂声中,贝壳成为了背锅侠,做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我们理性分析,会发现双方的判断都有合理的地方。
从贝壳角度来讲,做这件事花了巨大人力物力,绝不仅仅是单纯用EXCEL数据花一个下午就算出来那么简单。5万从业者也基本覆盖了上述城市所有核心区域,非核心区域空置率应该更高才对。
从专家角度来讲,也是有道理的。你也没有所有房屋的数据,凭什么就来污蔑?而且本身中国就没有制定房屋空置标准,你贝壳这个标准也没有法律依据。
贝壳就是靠租房为生的,一个租房中介为什么透露现在空置率高的事实,是觉得现在租金太高了,替年轻人打抱不平吗?
如果租金降了,那贝壳的收入也会跟着一起降,这赔本买卖你也做?
我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贝壳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可能他觉得它给的空置率算低的,这算是唱多租房市场吧。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也出过类似的报告,他们公布的全国城镇地区住房平均空置率超过21%的,二三线城市空置率分别为22.2%和21.8%,且商品房空置率高达26.6%。
贝壳可能觉得跟西南财经大学相比,自己空置率算很低了。
这件事也算是落下了帷幕,以贝壳的道歉而告终。
但是这件事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的房子确实太多了,未来怎么处理这些房子必将成为一项难题。
我在之前的文章《北大院长称中国房子还不够多,专家还是“砖家”》中就详细说明过中国住房数量的情况。
2020年中国城市、乡村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6.52平方米、46.8平方米,城市人均住宅面积远小于乡村。一线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就更少了,北上广深分别为33.4、30.6、34.6、24平方米。
我没有贝壳的人力财力进行调研,我只能根据已有的数据,再根据自身的判断,得出结论:
二三线城市分化严重,省会城市以及沿海有自己产业集群的城市房子是不够多的,这里有个重要指标是看人口流入。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北大院长称中国房子还不够多,专家还是“砖家”》,里面有推理过程。
总体而言,中国的房子早已不再是稀缺品。我们作为基建狂魔,造了全球最长的高铁,最多的桥梁,最长的高速公路等等。
当然,也有全球最多的房子。
即使是人均住房面积,中国也不差,跟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
现在要买房的人需要注意了,中国已经不再是所有房子普涨的黄金年代了。有些地方会涨,有些地方会跌。
而且,在这个稍不注意就烂尾的时代,买房人是真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