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年初个别中型公司的裁员、破产,年中某标杆房企收到监管调查,还是凉意渐深,三季度伊始,房企境外债全线“滑铁卢”,房地产困境被彻底揭开。
这一轮由“美元债兑付难”牵出的行业风波,还将有一浪巨潮。
目前头部房企的信用挽回表现,对此影响至深。因为在真假消息层出不穷的当下,地产已经步入了“预期博弈”的临界点。
国内政策层面,同样。从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一致性收缩”,到金融管理部门强调不能误解政策,指导主要银行“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政策开始“纠偏”,也预示着,地产监管一些环节,进入了博弈。
在这个关键时期,能够输出正向预期、挽回信心的企业已经不多了,几家头部企业的动作,显得十分重要。
11月14日晚间,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公告称,拟配售融创中国及融创服务股份,合计所得款项总额约为9.52亿美元,同时还获得董事会主席孙宏斌4.5亿美元的无息借款支持。
配股本身,是一个中性操作,它到底是利空还是利好,看市场反应。
配股后,因为股价一般低于市价,所以或引发短期的股价波动。但如果新股东增多、老股东卖的少,说明该只股被看好,股价上涨概率也会更大,一定是利好。
数据显示,公告日后两日(11月15—16日),融创中国的股票连续出现大额买入,两日的总资金净流入,已超过4亿。
据悉,融创的配股自出售订单以来,获得了多家机构高倍数超额认购,市场的正面反馈,反应出看好融创股票长期持有的增值价值。
融创中国、融创服务的配股融资,募得款约9.52亿美元,叠加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的4.5亿美元无息借款,融创集团能得到89.4亿元人民币(折合109.2亿港元)的支持。
据了解,融创之前的债券均已按时兑付,而且到明年6月前,融创也没有境内外公开公司债务到期,债券到期压力可控。
客观而言,融创此次配股增资,一方面是风险抵御,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和市场信心提振。
“孙宏斌还自己掏了4.5亿美元,真爷们儿。”有投行经理私下不禁感叹。
此举不禁让人想起,2010年孙宏斌从创业失败、次贷等危机中走出来,再次将融创推向港交所时,中银、中投、德意志银、贝恩等国际大投行纷纷投出橄榄枝的场景。资本市场看重利益,却也看得到孙宏斌身上敢拼和有担当的特质。
这意味着,适度、局部、合理的融资放松是可行的。可以看到,10月社融稳健上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3481亿元,也环比增加了1013亿元,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
从市场来看,克而瑞最近公布的2021年10月百强房企销售榜单显示,10月份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为8978亿元,环比增长5%,尽管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30%,但相比9月已有较为明显的回暖。
不少头部房企10月份销售额环比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且拿地推盘数量逐步回升至高位。以万科为例,2021年10月,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面积为258.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为419.5亿元,同比9月份销售面积228.2万平方米,销售额361.1亿元上涨了10%以上。
房企销售额的增长,让房企的现金流有了更充足的保障。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包括市场各方参与者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
但是,随着“房住不炒”的深入贯彻以及配套政策的完善,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赚快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成为行业公认的现实。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无论房地产企业还是地产从业者,都只能赚“认知以内的钱”了。
具体来看,中国经济在正处于货币政策的过渡时期,财政政策走向、消费走势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要求企业,唯有提升能力、扩大被认知的范围,才能获取更广、更长期的价值投资。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融创、万科、保利等头部公司,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管理效率、产品服务、财务平衡等几个企业经营的基本面,因为这是核心能力,决定着企业的“认知范围”。
在各方博弈正触发临界点的时候,地产大佬的一些关键发声,值得站在时代转折的视角,做更深思考。
就像孙宏斌所说,调控是好事,最后留下来的企业,一定是更健康的。
可以想象,这一轮房地产风波的最后结果是分化与出清,因为只有具备核心价值的能够留下来;能跨过周期留下来的房企,才能抵御“噪音者交易捧杀”、“投机者错杀”等更复杂的资本环境,迎来真正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