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21》最新统计数据出来了,截至2020年年末,检测的我国45个重点城市中,居民存款余额超万亿元的城市达到12个。在这其中,北京第一名,住户存款余额超过4万亿元,人均近20万元。上海排名第二,住户存款余额超过3.6万亿元,人均近14万元。如果从人均存款来排名,杭州,沈阳,广州、太原排第3~6位,人均存款近11万元。最后一名城市南宁,人均存款也超过了5万元。
如果大家在这45个城市中,可以对照一下,看看你所在的城市人均存款有多少钱,你达标了吗?如果还没有达标,那就得继续努力啊。在我国的这类统计,平均数一般都是低于中位数的,也就是说,假如人均抵达了平均数,那就一定是超过这个城市中以50%以上的人了。
但是过去曾经给大家分析过,人均存款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居民家庭的实际总资产,以及家庭的富裕情况。因为在我们的商品住房改革之后,大多数家庭都受困于每月还房贷之痛,在银行都是有着负债的。同时随着我们的投资多元化,不少民众还是会将自己手中的余钱,用于再生产或者用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所以就不会变化为存款。在一定程度上,手中的存款是不敢动的,用于紧急备用开支或者储蓄养老之用。
不过,通过分析,此次的人均存款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不少城市的投资传统更加旺盛,而不是存在银行做储蓄。在人均储蓄额比较低的一些城市中,其中有些城市是非常富裕的。例如东莞、泉州等等。他们的排名在后,更有可能是因因为他们的投资渠道更加的多,民众的投资欲望更加的强,所以人均储蓄额低,但是当地还是非常富裕的。
2.北方一些城市储蓄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人均储蓄额比较高的沈阳、太原这些城市,一方面当地人更愿意进行储蓄,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投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
3.北京上海的居民还是比较富裕,一骑绝尘,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一方面说明当地的薪酬水平是比较高的,大家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另外一方面还是说明这些一线城市富裕程度是比较高的,已经同全国其他地区慢慢拉开了差距。
总体而言我国的储蓄率看来还是挺高,而且地区的储蓄分化在加大。有可能还存在着“被平均”的现象。也就是大城市一个富裕家庭,一家的储蓄额有可能相当于几十个家庭的储蓄额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