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房地产10月统计月报:发债规模收缩明显,“以价换量”显效难
  • 房地产10月统计月报:发债规模收缩明显,“以价换量”显效难
  • 2023-11-01 09:13:14
  • 有专业人士预测,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稳,信贷政策边际宽松已经明显,房地产市场销售有望企稳回升。但也有研报指出,房地产信贷边际放松并不意味调控政策的刹车或转向,而是政策的修复。

    10月,从中央到地方,保持“维稳”总基调不变,各地响应“一城一策”稳楼市。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与近几个月相比,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升至51.1%,为去年10月以来的新高,说明近期按揭贷款政策有所调整,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增速方面,受今年上半年的商品房销售业绩在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今年前10个月,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环比增速和销售额环比增速均从今年1-2月的高位连续8个月回落,其较前9月分别收窄4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

    单月来看,10月商品房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为1.24万亿元和1.27亿平方米,较9月微降,且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分别同比下降约22.6%和21.6%。

    除了销售数据的双双下挫,房地产市场降温在房价侧也体现明显。

    统计局数据显示,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10月70城中,新房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有52个,相比9月份的36个明显增多;二手房降价城市数量达到了64个,大概有90%的城市出现了明显的降价现象。

    与此同时,面对销售承压,各线城市的房企均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促销售、抓回款。

    基于此,整体来看,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均为-0.3%,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了0.2、0.1个百分点;新房和二手房均价同比增幅分别为2.8%、2%,分别较上月降低0.5、0.4个百分点。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下半年以来,金融长效机制全面落地,开发商前端融资等全面收紧,后端销售回款明显下降,造成资金链被双重挤压,叠加债务到期集中,房企暴雷事件也恶化了市场预期,开发商不得不大力度打折促销,房价下跌。

    同时,他指出,受放贷紧缩,利率攀升,二手房停贷等,需求端也急剧冷缩,二手房价开始下跌,换房需求转弱,造成了供需冷却的循环。

    全国来看,10月份房企销售加速下降,一方面,房地产税试点推广出台,叠加各地细则的不明确,短期暂缓了购房者的购房需求;另一方面,房企频现债务违约,使得购房者观望情绪日益浓厚,对能否能够顺利交房产生担忧。

    资本邦从2021年前10月销售额TOP50上市房企中筛选了位于不同梯队的20家典型房企,对该等房企10月单月以及前10月的销售额、销售面积及年度目标完成度进行盘点。

    10月单月,20家典型房企中,有九成房企出现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双降的局面。

    而无论从销售额还是销售面积来看,下滑幅度最大的均是招商蛇口,其单月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为165.45亿元和7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44%和35.9%。

    对比之下,20家房企中仅中国金茂实现了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双增长,分别同比增8.65%和12.91%。

    虽然房企10月多采用降价策略,但是从上述数据来看,“以价换量”的效果在10月并不明显。在该20家房企中,多数企业10月单月销售额与10月销售面积变动幅度保持一致。这就意味着在10月,对于房企而言,降价对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并未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两家头部房企碧桂园和万科企业,在前10月均出现累计销售额和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双降,前者分别同比下滑1.32%和1.75%;后者分别同比下滑4.42%和11.74%。

    资本邦留意到,万科企业的累计销售业绩连续两个月走“下坡路”,前9月,万科企业的累计销售额和累计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滑2.77%和9.75%。

    从年度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上看,房企销售艰难的环境下,全年目标完成率承压,未来去化压力进一步加大。

    上述房企中,有18家房企披露了年度销售目标或者目标增速。前10月,目标完成率超过5/6的房企仅两家,分别是金地集团和正荣地产,仅占统计样本的九分之一,其目标完成率分别为87.58%和83.8%。

    克而瑞认为,四季度房企销售将继续承压,通过“以价换量”来促销售、抓回款的空间也越来越小,部分负债率较高的房企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短期来看,年末企业仍需加快开发节奏、保证年底的货量供应,深化销售渠道并维持积极的营销和折扣力度,冲刺全年业绩。

    长期来看,未来房企的经营逻辑向“以销定投”转变,在开发和销售端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供货节奏以及去化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销售数据不佳的同时房企拿地也更为谨慎,土地降温明显,间接影响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积极性。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尽管维持正增长,但已连续8个月收窄,且该指标连续两个月维持个位数的水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当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已从“过热”区间进入到“温和”区间,后续要防范步入“过冷”区间,即低于5%的水平。

    数据上看,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相对悲观情绪还体现在拿地方面。2021年1-10月,中指研究院跟踪的TOP100企业拿地总额约2.25万亿元,同比下降13.1%,门槛值为57亿元,与去年同期65亿元相比下降8亿元。

    单月来看,中指研究院跟踪的50家代表企业拿地数据显示,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71.1%,原因在于市场进入调整期,企业拿地日益谨慎;环比下降68.7%,是9月单月拿地金额增速显著所致。

    从城市等级分布来看,受集中供地城市影响,前10月,50家代表房企在一、三四线城市拿地面积占比上升。其中,一线城市拿地面积占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拿地面积上升3.1个百分点。

    从城市群分布来看,房企拿地关注热点区域城市趋势显著。1-10月50家代表房企在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京津冀城市群拿地面积占比均上升。

    整体来看,房企拿地较为冷静。国盛证券表示,由于房企资金压力和销售下行预期未变,土地市场热度持续降温。此外,10月集中供地的城市数量较上月有所减少,导致10月土地成交规模较上月下降。目前部分城市降低了第三轮集中供地的竞拍门槛,供地政策出现一定宽松,但由于房企资金压力以及年底拿地意愿较低,预计后续土地购置增速仍将继续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10月房企到期债务规模从千亿回落至772亿元,环比减少35.6%,但偿债压力不减,融资压力仍保持紧张。

    收紧房企融资背后的原因,一方面,10月多家房企出现资金链断裂,美元债成为信用风险的导火索,导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由此出现大幅度下滑。

    另一方面,银行按揭贷款的放款速度越来越慢,年内额度告罄,导致房企回款的速度大幅下降。同时,对地方项目预售资金监管的加强,致使地方企业资金流动性趋紧。

    从信贷政策来看,房企融资环境有所好转,包括按揭贷款放款速度加快、部分房企完成银行间产品融资等。但对房企而言,更应积极推动自身降负债,加强企业自身造血能力,唯有财务相对健康的房企更能在资本市场立足,而流动性紧张的企业风险则可能继续释放。

    短期看,供需双方面走弱的过程中,房企正遭遇销售数据下滑、开发投资回落、融资困难等多重压力,但行业持续降温或也是政策能够进一步调整的催化剂。

    长期来看,行业整体将迈入平稳发展期,马太效应或将显现,行业资源向稳健经营的优质房企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