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二手房成交量,各方统计口径不一,目前来看,比较公允的数字是2.01万套,大致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熟悉市场的朋友知道,月成交1万套是上海二手房的「行情荣枯线」;
而二手住宅成交量两万套以上,就是一个牛市的行情了。
现在我想跟大家多说一句,7月份2万套的成交量,很不一般。
因为上海楼市经历了2020年一波的小牛市之后,房价上涨不少,之前我们统计过,涨幅的中位数是35%,
价格上涨,各方面成本上浮(税费等),特别是对购买力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现在这个2万套的成交量,对于资金以及各方面的成本的要求,远超之前的2万套。
古美标杆的万源城,小三房的总价已经攀升到1100万了;
尤其是豪宅市场,很多挂牌价是明显偏离市场价的,一看就知道不是很着急要卖房。
也有一些房东是被某些中介忽悠瘸了,挂高价,签独家。
而这些房源往往给其他真正要卖的房东打了掩护。
所以,对于价格上浮不多,相对来讲性价比还不错的房源,会很快被去化,
而在上海楼市里,一直有一些“不算账”的买家。
这些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富人和精英。
一旦他们有了房票或户口,在短时间内集中看房后,这些人便会下定。
他们会在自己的总价段,选出当下最优、最适合自己的产品,然后立即上车,没有丝毫犹豫。
而在过去的几轮行情中,往往是这样的人,更容易买在大涨之前。
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新落户的留学生,在家庭的支持下,上车优质改善房源,
上海楼市,你是不能往前看的,20年前的几千块一平,越看越难受。
而房子,又是边际定价很明显的产品。
一个小区上千套房源,它的价格是由最近成交的那几套决定的;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牛市教育,上海的房东一个比一个精。
当然,对于高品质的二手房,房东惜售也是事实。
我们之前跟大家说过一个观点,以后的上海,有钱也难买到好房。
一是急缺钱,企业或生意需要周转资金,这部分占少数。
所以优质板块的典型小区,真正能以核验价放出来的好房子,非常非常少。
而且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新晋富人企业主,只会越来越多,对好房的需求也会同步跟上;
悬而未出的房产税,也会利好置换链条的顶端,卖掉多套差房子,换一套好房子,动力强劲。
总的来说,在上海,好房是供不应求的,而且未来这种供需关系会越来越紧张。
这也是很多房东看好后市,信心高涨的一大原因。
在这个市场越久,我越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未来是房子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房子。
现在很重要的一点,二手市场的紧箍咒,三价取低政策,实质性松动了,这个我们早有预测。
要知道,三价取低是上海楼市这几年来最严厉的政策,比认房认贷还要狠。
去年政策刚出来的时候,评估价大概在市场价的4折到6.5折之间,举三个例子:
松江九亭的九城湖滨国际,2007年的次新房,当时市场价5.8万左右,三价取低价3.8万,打了65折。
万科新里程130平的三房,对明珠小学C校区,成交价是10万/㎡,涉税评估价在600万左右,4.6折。
这意味首房首贷的买家,大概需要6到7成首付;
如果是二套,买的是非普宅,需要8到8.5成首付。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首付低的买房人直接躺平,不买了;
置换的也很无奈,因为手中的房子难卖出,换房的资金也难以到位。
我反复跟大家说过,房价的本质,是货币。
任何一个资产的价格上涨,本质上都是资金推动的。
所以三价取低放松,意味着整个上海楼市的杠杆率都变高,尤其是依赖信贷的刚需和改善房。
而影响面这么大的政策放松,必将带来价格的上涨,你是能从银行贷到更多的钱了,但你也要付出更多的买房成本。
比如说你是要置换,政策放松后你的房子涨了,但你看中的房子也涨了,而且因为你要买的房子价格更高,它的绝对涨幅更大,你反而吃亏了。
三价取低一放松,客户源就多了,需求量就上来了,房价肯定扛不住,涨5%-10%是很基本的操作。
对于后市,因为各类房源的购买力差距太大,以及上海楼市新增购买力的变化,仍将是一个两极分化的局面,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牛市后,市场向上的惯性很强,向下的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