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落户、租房补贴、购房摇号倾斜⋯⋯近年来,杭州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日前,媒体发现杭州出现了一些所谓的“人才代办”中介,可以通过运作,帮助不符合人才资质要求的人,获得杭州E类人才资格,享受对应的诸多人才政策红利。当然,这不会白帮忙,费用高达30多万元。目前,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市人社局对“人才代办”中介有关问题回应称,已督促相关城区认真调查核实,将严格依法依规处理。
减免个税、落户、子女上学、房价优惠、摇号倾斜等政策是精确瞄准优质人才的,那么,自然需要凭证,比如学历、技工资质、工程师资质等等。不过,任何政策都会有漏洞,而别有用心的人则会利用这个漏洞。
杭州的人才优惠政策,E类人才是给租房补贴,每月2500元,补贴期5年,也就是说,一年3万元,5年15万元。“代办费”高达30万元之类,肯定不仅仅是瞄准这个补贴,还有背后的落户等一系列待遇。
杭州的E类高级人才,包括的职业纷繁复杂,不妨列举一些:具有正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省春蚕奖获得者;省医坛新秀;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全运会冠军教练员;特级导游员、金牌导游员、金牌讲解员、高级导游员;杭州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等。
显然,E类人才种类纷繁复杂,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行业与岗位。政府难以具体去核查,只能基于文件档案审查,这就为钻空子留下了空间。
其实这类事情早已经有了。以前上海落户打分,拥有专利可以加分。在一般人想象中,专利很高大上,但实际上,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类。实用新型专利很好申请。简单地说,只要有新颖性,以前没出现过,有那么一点点用处,即便在商业上没有价值,永远不可能有人生产,但也是一份专利。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前,也会找代理,付几千块钱,随便去申请一份,达到落户加分的目的。
用专利落户与钻E类人才资质的空子的机制是相同的,都是利用政府没有能力去逐个识别,只能靠资质认定文档,但资质体系又是松散的。政府不可能去看每一份专利质量,而专利申请体系,基于其本身的目的,又必然是宽松的。
同样地,政府无法去看每一篇核心期刊、去每一个企业调研,去评判每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比如在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文章也可认定为E类人才,但搞学术的都知道,核心期刊非常多,从撰写到发布,都有全套的灰色流程。
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办法是采取更严格的资质审查,不但要求文件,也要求过去的从业经历。资质是容易作假的,但过去的痕迹不容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设立奖惩措施,对于弄虚作假的人,要有一定的惩罚,这个过程,本身也可能涉及到伪造诸多国家文件。
其实,E类人才从事的岗位,大多数都是贴近市场的,可以直接在市场获得较高报酬的岗位。政府识别起来很难,但市场识别却是高效的,他们会有更高工资。那么,完全可以采取更市场化的经济手段来为杭州的这些岗位增加吸引力。
比如,为这类岗位减免个人所得税,如果他们能达到一定的工资水平,自然是市场化的人才;再比如,对某一类行业企业,或者某一类产品减免税,如果这些特定岗位上的人才对企业来说是有用的,增加的利润就会转移到这些岗位上。
识别优质人才的最高效方法是市场,对于那些远离市场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优质人才,可以使用直接的优惠政策。而对于那些贴近市场的岗位,最好还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吸引人才。杭州出现问题或许值得好好思考一番,城市该如何高效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