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最近的新闻就会发现,很多地方都开始紧紧巴巴过日子了。
7月份,四川阆中干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他们把175个“公家”单位打包成了一个资源包,然后拍卖这些单位食堂食材未来30年的特许经营权。
不知道你看到这事有什么感受,反正站长是惊到了。
标的涉及学生、教职工、机关工作人员超过10万人,特许经营权长达30年,无论是哪个数字,都有点儿挑战大众的认知,这年头儿掐指一算,简直堪比鹅城。
到底是窘迫到什么程度,才能把公家食堂食材的30年特许经营权给打包卖咯?!
由于阆中拍卖30年特许经营权的动静闹得实在太大,这件荒唐事最终还是被相关部门叫停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阆中拍卖特许经营权事件之前,当地还曾因为要求居民“自觉”进行每周一次自费核酸检测而引发争议。
在这一桩桩离奇事件的背后,暴露出来的其实就是地方钱袋子的捉襟见肘。
阆中这边拍卖30年特许经营权刚被按住,河南郸城那边又拖欠起了公交驾驶员工资——8月12日,河南郸城公交公司突然发布停运通知,称“(企业)因经营困难,驾驶员工资连续几个月发不上,导致城市公交全部停运”。
通告是8月12日发出来的,但郸城的公交其实早在8月10日就停运了。公交停运后,很多不明真相的市民一直给公交公司打电话询问,于是公交公司才发了通报,把“家丑”外扬了。
事情闹大后,郸城公司接到了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他们删除公告。在经过一晚上的研究和协商后,停运的公交也终于在8月13日上午恢复发车了。
不过,恢复只是暂时的,未来的营运情况仍然是不确定的,因为“公交驾驶员被拖欠的工资尚未拨付到位”。
和郸城一样拖欠公交司机工资的,还有广东十强县之首的博罗——有博罗当地公交驾驶员表示,从5月起,公司就开始拖欠工资了,现在驾驶员已经形成共识,“8月再不发就不做了”。
大伙儿都知道,在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金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地方就压根儿是靠卖地为生的。
但是,房地产现在不景气了,头部房企一个接一个地爆雷,债务还不上,项目烂一地。老百姓对楼市的那点儿信心早就被消磨殆尽。开发商的房子卖不出去,资金运转不起来,楼市因此每况愈下。
房企一个个成了瘪茄子,地方卖地自然就更难了,很多土拍都是靠地方城投撑场子。
城投拿地,等同于自己给自己打鸡血,看似有进账,实际上还是左兜换右兜。进项少了,该有的花销却还不得不花,财政捉襟见肘也就不奇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楼市纾困,各地正在想尽办法,尤其是有着“烂尾楼之都”名头的郑州走在了最前头,又开了个先河。
近日,郑州出台了一份“百亿纾困基金”方案,主要用于缓解房地产项目停工停按揭月供带来的社会问题和金融风险,目的是提振市场信心。从方案来看,这笔纾困基金是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基金下设立的,规模暂定100亿,采用母子基金的方式运作。
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郑州官方正在动用自己压箱底的钱来救市。
像郑州这样急于自救的地方还有很多,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城市都推出了花样翻新的房地产促销手段,诸如降首付、接力贷等等,层出不穷。我们总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但现在来看,地方因城施策想出来的办法,还没能真正战胜困难。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7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呈现下行态势,房地产投资也有所下降,可能对相关的消费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此外,他还说:“从总体上看,房地产市场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
能听到官方这样直截了当,还是挺令人震惊的。因为国家统计局向来报喜不报忧,措辞总是用得很委婉,就在6月份,付凌晖还在说“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结果到了7月份,楼市就变成了“下行态势”。
在官方态度转变的背后,是楼市的整体萎靡。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最新出炉的7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下降40个,较6月增加2个;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增加至51个,较6月增加3个。
这70个大中城市算是全国城市的典型代表,现在它们的房价大多都在跌,剩下那些没上榜的小城市,其状况自然可想而知。
公开资料显示,在2022年上半年,全国195个城市土地累计成交14392.13亿元,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下降58%,创下6年以来同期新低。
换句话说,全国的卖地收入缩水了将近6成。那些一直靠卖地为生的城市,自然就陷入了财务困境。如此一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吃公粮的群体,站长此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但由于话题敏感,今天就不展开说了,懂的都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非大众重塑对楼市的信心,否则很难打开眼前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