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的是什么?
是别人赚钱了,我没赚到?
并不是,人们最怕的是,别人没亏钱甚至赚钱了,我还在亏钱。
你想做自媒体,把“吓唬”这个精髓学会,一定会赚足眼球。
都不是,天塌大家死,有啥怕的。
真正让人恐惧的,是“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不均。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蛇打七寸,一击致命,人见人怕。
“我在深圳,前海翻倍了,福田不涨反跌”
“我在杭州,奥体涨疯了,老城区不涨反跌”
“我在回龙观,次新就是牛掰,老破小啥也不是”
“我在望京东,保利中央公园摸到17万了,这可是没学区的五环边儿啊!未来是不是豪宅的天下?”
如果按照上面的观察,那是相当分化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啥会分化?分化是必然的,还是动态的?
今天,我们就来揭一揭“分化”的老底。
我们讲过,楼市是有周期的,这并是不刻舟求剑,个中原因,以前很多篇文章分析过。
正是因为这样的【时间差】,导致了大有“分化”文章可做。
当然了,这里有个重要问题,是政策,每个城市都在自己的节奏上办事。
比如2018年,全国一二线熄火,西安满大街抓大专生落户,然后西安2018年房价来了一波高潮,出现了东北不如西北的论调。
比如2019年,北京上海市民还在研究房产税文件草拟流程呢,人家深圳先放开了豪宅税,来了一波暴涨。有人说,一线分化了,深圳才是房圈的YYDS。
比如2020年,人们还沉浸在Y情的恐惧中呢,德胜的准家长们就忙着抢房了。有人说,北京楼市分化了,还得是学区房。
比如2021年,书呆子还在翻阅条款,查查空壳公司能不能做抵押贷呢,上海人民就一捆一捆的往家里运钞票了,随后内环房价突破20万。有人说,上海分化了,黄浦江才是财富终点。
比如2022年,出租车司机还在讨论经济为何下行呢,燕郊不限购20%首付都上央视新闻了。有人说,经济不行,城市分化了,北方人投资,最远不能超过燕郊,待验证......
你在历史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说——楼市分化了。
事实上,历史也是这么演绎的,咱们分别以2013和2016两轮全国楼市周期来看:
2012-2013年,媒体是这样吹风的(那时几乎还没有房产自媒体)
如果你嫌优酷、房天下不够权威,那咱们看看这两家:
和今天这帮房产自媒体玩的,有区别吗?
说不太好听的,这都是人家传统媒体玩剩下的。(自媒体讲分化,多数是想卖新房和豪宅)
懂的人一眼就看穿,这一切,无非是楼市周期里,适当时间内,该出的政策应出尽出而已;无非是城市能级不同,先涨后涨罢了。
大家都知道,这一轮行情来的,和以往最不相同的是,一线城市“都没有放开二套认贷”(有贷款记录算二套),主要原因是当年的房住不炒。
这样的政策下,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可能像16年、17年那样(不认贷、低首付),一个月一个价、甚至一天一个价,这能理解,对吧?
那比如,原本10个月的行情,势必会拉长15个月、20个月甚至更久,这也能理解,对吧?
有啊,几乎每轮都是。
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轮动,领涨盘到补涨盘,可能是品质的轮动;再到位置板块的轮动;再到功能性的轮动;再去城乡结合部;再去近郊区;远郊区。
深圳上一轮从13-14年酝酿,15年上热搜,16年尾声,直到17年初我们去龙岗踩盘,还在补涨,龙岗旁边就是另外一座城市东莞的凤岗,凤岗也几乎在同一时期补涨。
哪是你看的那几条热搜啊!大哥!
这一轮深圳呢?开始行情就19年底了,20年没过完,就劈里啪啦一大堆政策,1000万的房子再也不是一二百万首付就能买了,房价也评估不上去了,首房首贷首付也要500了,外地人随便办个户口不行了,得要社保了。
这他M是分化么?这是人为制造的分化。
你问问深圳人,深圳关门以后,虽然成交量下来了,那些其他城区的房子有没有一些补涨?就算没有补涨,至少超涨回调很猛,未涨区域基本不跌。
我就不说某些人在南山、前海、宝安二手做差价,一手吃佣金赚了多少了,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互联网没有记忆。
行情欠你的,早晚会补回来(别误会,补涨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普遍性的)。对于那些本可以涨的房子,这不是分化,这只是生不逢时。
相比之下,北京反而幸福的多,北京从2020年5月行情,慢慢悠悠,松紧有度,不刺激也不作死。
起码很多板块,都分到了大盘10%的羮。那有人说,我顺义没涨啊,我房山没涨啊,我都不稀的骂你,你是不懂人语还是智商低下,得什么样行情,能够蔓延到你入手就4万、5万的远郊区新房呢?
从1998年至今,北京涨了一波又一波,远郊区一共也没涨过几次啊,北京的远郊区,是单独行情、独立行情,不受大盘影响,老实儿住着,不挺好嘛。大V都说了,“嘛赚不赚钱的,你买了,也住了,我佣金赚了,我管你死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