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房地产遭受3大冲击,房价“探底”后回升在望?
  • 房地产遭受3大冲击,房价“探底”后回升在望?
  • 2024-07-26 08:21:35
  • 尽管取消限购、利率下行、因城施策的鼓励政策已持续数月,但7月房市并没有大家期待的那样延续5、6月的态势逐步回暖,相反却重新进入“降温”区间。

    从开发端看,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4%;

    从价格端看,70个大中城市中,40个城市新房、51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

    谚语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短期刺激政策在如洪水猛兽般的市场下行趋势下作用有限,效应正边际递减。

    不同于一般商品,房地产具有优质资产、附带教育医疗资源等功能,以及承载中国人天生更浓的顾家恋家情怀,让其成为属性更加复杂的特殊商品。

    2.当房价过高(或人们预期房价要跌),需求小于供给,去化周期增加,市场机制作用下房价下跌,逐步回归社会均衡价格。

    按此理论,当前应处于房价下跌期,实际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鉴于我们国家房地产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柱性地位,为维护经济平稳增长,不会单纯的以经济学供需均衡理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任凭房价自由的大起大落。

    调整限购政策、贷款利率,地方纾困房企、鼓励公务员买房、保障租赁试点等系列刺激政策的加持,让原本复杂的价格决定机制更加难以捉摸。

    从开发商角度,主要是房价萎靡不振叠加销量下滑,银行处于风险考虑授信政策及额度同步收紧,最终导致房企资金流紧张引起停工、交付延迟或无力交房。

    从已入住业主角度,房价不稳、交易困难,房贷利率与经营贷利率倒挂,倾向于提前还贷减轻财务压力,同时看衰房价预期不断放大,引起系列连锁反应。

    从摇摆不定的刚需角度,都知道现在是房地产下行阶段,应有抄底好机会,但基于交房风险及贷款利率再降等多重考虑,在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宁愿选择“躺平”应对,换取可能再降的更好结果。

    市场失衡后的修复回归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房市也是如此。

    在此基础上,妥当的行政干预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积极效果。

    前期刺激政策不断,但范围不够广、力度不够大、刺激作用不够明显,且边际效应在减弱。

    一是按揭利率再降低。与之相关的首付比例、贷款年限相应调整,给刚需以舒适的首付预算空间和还款成本压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即能实现。

    二是大力解决保交楼。保交楼功在业主楼盘,利在社会预期,当考量买房风险小于收益时,即是房价回暖时,各地正在加紧解决,效果显现在3-6个月内。

    三是允许先涨带后涨。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允许市场健康的一二线城市先涨起来,带动供应链回归稳定,引导市场信心恢复。

    基于以上判断,房地产市场虽已告别了高增长的岁月,但仍有望在年底前企稳回升。

    且随着支持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推动房价由低及稳的恢复过程中,不出意外会成就部分城市、部分区域、部分楼盘的大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