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1-7月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28.8%,这本来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分化开始趋向于极端。上海七月二手房销量居然创出了近一年的新高,北京二手房成交环比涨了12%,又有统计说:七月北京新房价格涨幅05%,二手房价格涨幅为02%。
这似乎有了一点软着陆的机缘。
与此同时,房地产供应端放缓,北京七月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面积环比降幅超过了60%,全国一至七月累计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下降36.1%和23.3%。能不能软着陆,抑制供应端是必须的.
当然,七月的数据不能说明未来趋势,即便一、二线城市有了这么点回暖的迹象也不意味着可以带动全局;房地产行业从整体上说,还是一种量价下行的趋势。
所以,政策还在发力,有形之手依然有所作为。
值得思考的是:与房地产不同,同样是生产过剩,物价却有上涨的趋势,二师兄再次领涨,共享单车也开始涨价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米面油也在涨。
一方面是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物价上涨,这自然不是某一个孤立的因素能决定的,但是,多少反映出市场上货币超发并出现了货币贬值的兆头。
由于美利坚不断加息,全世界的货币都在贬值,这种外部的影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也在放水,客观上会引起货币泡沫与楼市泡沫的对冲,楼市不涨就是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土地永远供不应求,具有保值功能,在通胀时,大约可以逼出高净值家族的闲置资金。银行在降息,投资又看不清私人资本的未来,产能明摆着已经过剩;中国是一个外汇和[管制国家,再想往国外跑也跑不出去了;与其等着贬值,不如买入一、二线的房产,也不失为一种富人在通胀下的对策吧。说实话,穷人在北京、上海想买房也买不起。北京房价能涨,那是富人的作为。
从这一点上看,一、二线二手房销量回暖,或许是货币泡沫与楼市泡沫对冲的结果;至于全国的房地产形势,依然看不到从海平线上升起的桅杆。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任何行业可以替代房地产的权重为财政提供高达65%的收入源。我们的经济本质上是以财政为核心的经济,如何让楼市从下行趋势中走出来,这是一个必须努力的方向。
现在已经一年的光阴过了大半,还会有什么样的政策出台呢?
明年上半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因为今年民企集体躺平,第二轮土拍主要是靠国企拿地,今年应该能过日子;但是,从土地转让金到预售的轮回,是一个每年都结不了的劫,到了明年又如何轮转?还要依靠国企义无反顾地拿地吗?那势必导致货币超发,楼市保住了,物价上涨的风险将继续加大大。
我希望这一切都是一个巧合,并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保楼市是财政经济的不二选择,而稳物价又是最新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这两方面如何平衡,是下半年经济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