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点个关注,和我一起,第一时间洞悉全国楼市大小事~
绿地控股集团在近日发布公告:所属行业类别已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由公告可以看出,2021年上半年,绿地的基建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55.65%,根据证监会相关规章,绿地的行业类别变更是合规的。
但是,在行业类别变更的背后,绿地却有一个重要目的——避开“三道红线”等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监管。
其实,绿地的主营业务虽是房地产,但它的另外的大基建、大消费、大金融、科创&健康产业也贡献颇多,而其中的大基建产业,与房地产同属绿地的两大核心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较为接近。
所以,虽然绿地,在最近几年房地产销售额排名到第7、8位了,但在世界500强中的房企排名,却仅次于恒大和碧桂园的原因——其他业务贡献较大。
但,谋求业务的多元发展,并不是绿地进行行业类别变更的原因。
因为,绿地在去年,其他业务都有所收缩,但基建业务,却实现了非同寻常的,超高速的规模扩张。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2020年一年间,绿地集团,在扣除基建业务的部分后,其总营业收入减少了123亿元,跌幅5.23%,但基建业务的营业收入却逆势增长了449亿元,涨幅23.82%!
事出反常必有妖,超高速增长的背后,确实也有不合常理之处。
基建业务的规模扩张,是通过大规模的收并购实现的,近几年,绿地在各地收购多家建工集团股权,通过股东控股,来扩张其基建业务规模(收并购名单里包括贵州建工、江苏建工、西安建工、广西建工、天津建工、河南工程局、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等等)。
但是,这些收购从投资的角度看,并不划算,被收购的企业,净利润率非常低,ROA(资产回报率)更是低的吓人,要知道,即便是在饱经调控的2020年,百强房企的净利润率依然有11.2%!
平均11.2%净利润率的房企,要大量收购净利润率1-2%的建筑工程企业,其目的,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突发的行业类别变更;基建业务的规模不合常理的高速增长;大量不划算的收购;
都指向了一个目的:避开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首当其冲的,便是“三道红线”。
2020年底,绿地集团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84.1%,净负债率139.2%,现金短债比0.97,三道红线一条不落的都踩中了。尽管其在2021年2月宣布,现金短债比达标,但2021年上半年来看,绿地仍然是众多房企中,债务情况较严重的房企之一。
当然,在11月,绿地宣布净负债率降至100%从而达标,但仍踩中一条红线,且由于净负债率刚刚达标,其债务情况在众多房企中仍然不容乐观。
这时候,脱离了房企的绿地,或许能避开针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的各项监管,“三道红线”,可能也将对其失去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