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软银弃子、高瓴撤资,贝壳在夏天冬眠
  • 软银弃子、高瓴撤资,贝壳在夏天冬眠
  • 2024-07-19 09:48:44
  • 软银近期披露的文件显示,孙正义已清仓了贝壳的股票。按照5月11日的市值计算,卖出的股票价值高达25亿美元。除了软银之外,高瓴资本持有的贝壳股份也从5%降至3.3%。

    在贝壳3年前的D+轮融资上,软银豪掷13.5亿美元,当时一起参与融资的还有高瓴资本。软银在完成注资后,以10.2%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三,是排在腾讯之后的第二大机构股东。但在完成D+轮融资之后,软银和高瓴先后抛售了手中的股票。

    软银当年豪掷千金,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期许,同时也是希望自己在“OYO全球快车”上的损失,能从中国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浪潮中找回来。而如今,软银在这个价位选择抛售股票,除去机构自身因素,也意味着对贝壳商业模式和未来增长的不看好。

    但整个房地产市场都深陷迷雾之中,明星资本的撤退也表明了对贝壳接下来生存情况的担忧。

    口袋里的钱都捂不热,谁还有心思买房呢?

    目前业主买房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自然到访、房地产内部员工推荐以及贝壳等平台的中介带看。前两者都是与开发商展开直接交易,业主更容易知道购房有什么优惠,房屋的具体情况如何,掌握主动权。

    如果通过中介买,购房款中的一部分会给到中介。一旦房子出现问题,业主可能会和开发商陷入无确定期限的纠缠中去,但中介不会协助解决问题,那笔中介费也打了水漂。

    但对贝壳来说,跨界到家居家装行业后,能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还要打上问号。

    家装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装修环节多,链条长,且高度分散,涉及获客、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而贝壳所谓的家装平台,本质上做的是流量生意,它更像是信息的二道贩子,没有深入到装修施工的各个环节,但后者才是重中之重。

    此外,互联网家装看似新颖,但事实只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硬加上互联网基因,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行业升级。

    市场需要的互联网思维是通过技术升级,减少消费支出。但家装行业用上互联网思维后,反而增加了互联网推广成本,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同样的服务,这种商业逻辑先天畸形,或许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租赁行业本就是微利的,真正能赚到钱的企业可以说寥寥无几。今年1月,“长租公寓第一股”青客公寓也因长期亏损,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疫情反复、经济萧条下,用户租房需求减少,租赁收入也会更不稳定。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包括家居家装和房屋租赁在内的新兴业务的净收入为5亿元,对营收的贡献还不成气候。

    新CEO彭永东擅长战略布局,身上的互联网气质更明显。相比起左晖有情怀的一面,彭永东更像是一个以数据为导向的理工IT男。

    彭永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裁员的“大刀”,把优化结构贯彻到底,先砍COO线,再动CTO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三次裁员。

    第一次裁员在2021年下半年,贝壳关掉1800多家门店,流失近9万经纪人;第二次裁员从去年底延续到今年3月,包括20多位中高层离职,里面不乏金融副总裁、总经理等职务;第三次裁员发生在今年五一前后,先是砍掉成都全线产研,后面又对产品、研发、运营等岗位下手,连新兴业务线的岗位也没放过。

    根据财报,贝壳2022年第一季度的整体运营费用下降了17.49%,但仍未成功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