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以前,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的楼市常常成为热点,比如上海的排队买房,杭州、成都的“万人摇”等。
今年八月,县级城市的楼市新闻频频成为热点。比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贵州省遵义市、江苏省泰州市、广西玉林、安徽省潜山市、四川巴中、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等城市先后推出了鼓励农民购房的政策。
广西玉林农民进城买房可以送工作,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发布《关于共创房地产业繁荣的倡议书》,要求:广大公职人员要积极响应,发动身边亲友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购房活动中来,携手推进泗县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而前几天,县城一个普普通通的房地产交易会,县领导为了营造气氛,讲话时喊出“买了三套买四套”的内容,一时成为媒体热点。
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7个超大城市高校中,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留在本地的占比达到50%以上,上海、广州、深圳留在本地的更是达到了70%以上。
2022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一线城市对于毕业生的落户工作、人才引进也早已启动。以今年1076万毕业生为例,他们能留下来工作,不仅是人才,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还能带来直接的消费及购房需求。
而对于少有大学生回来的县级城市,他们把共同的目光放在了农民身上。
对于县级城市来说,农民进城买房的需求目前还有潜力可挖。因此,出台新措施,给予优惠政策,让有意向进城买房的农民尽快出手买房。比如:购房补贴、契税补贴等优惠政策。
江苏省泰州市对进城农民在规定时间内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金额为购房者实际缴纳契税的50%。
农民进城购房,享受更好的居住品质,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是,也需要冷静思考。
毕竟,农民进城容易,能有稳定的收入,能不为生活发愁才是根本。
在城市首先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每一天的生活都得花钱,买菜、买米、买油,醒来的每天都得有生活支出。如果收入不稳定,生活也不稳定。
不像在农村,粮食、蔬菜都是自家种植,花钱还是要少得多。
一旦在城市无法稳定地生活,就要让农民还有机会回到农村去。
《农民日报》刊发评论写道:想要“以房引人”“以房留人”,就必须充分保障农民的权益,给农民留足后路。
“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这些权益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因为在城市买了房就放弃了。有老房子可住,有地可种,有粮可收,这是农民的后路,也是社会的后路,一定要留好了。
《农民日报》说:“如果总是惦记着农民的那点购买力,甚至想打宅基地的主意,切断了农民可进可退的后路,是不可持续的”。
需要提醒的是,农民进城购房不是“为买而买”,而必须是“为住而买”。对农民来说,不仅要有房价优惠,更要考虑把与住房相配套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要跟上,用实际行动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广大农民购房子,买得安心、住得放心、生活得舒心。
我们用每日经济新闻在文章中的一句话做结尾:城乡统筹,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更不可“城市生病、农村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