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2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1个,比上月减少7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2个,与上月持平。
今年以来,各级监管部门频繁出台稳楼市政策,并一度令楼市出现回温迹象。但总体来看,市场的短暂回温尚未转化为持续性的复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有不少篇幅提及房地产,涉及住房买卖、租赁、家装、家电等领域。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从中长期来看,这些措施有利于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出于冲击年度业绩的考虑,房企通常在年末加大销售力度,从而使市场出现年末“翘尾”行情。但今年以来,“翘尾”行情似乎并未如期而至。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虽然今年的政策力度不小,但短期来看,影响居民购房的收入预期、房价预期等因素尚未出现明显修复,购房者置业观望情绪仍较重,市场企稳仍需要时间。她预计,从全国市场的表现来看,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或仍超20%,12月单月市场调整压力仍较大。
她还指出,在供应端,“金融16条”、“三支箭”加快落地,修复了企业端预期,但目前授信资金、发债和股权融资等更多处于初期阶段,资金真正落位仍需要时间。同时,在全国土地缩量态势持续、销售市场低迷影响下,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扩大。
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也指出,从前瞻指标看,11月代表市场预期的二手房景气指数进一步下降,二手房带看客源量和新增房源量继续回调,整体市场活跃度较低,相关指标的综合表现反映出年底传统“翘尾”行情较难出现。
作为重要市场风向标的价格方面,今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1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2个。也即,在纳入统计的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仍是主流。
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4%,降幅均比10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保持下降,但降幅收窄;三线城市新房价格降幅收窄,二手房价格降幅持平。
稳楼市政策持续出台的同时,对居住消费的提振措施也开始推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在住房方面,提出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纲要》还提出,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在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领域中,居住消费的潜力较大。释放住房消费,不仅有助于扩大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陈文静指出,《纲要》中涉及房地产的内容较为全面,既明确了“房住不炒”的基本政策定位,强调抑投机政策的精准性,又提出加强预期引导的基本原则,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她表示,住房消费不仅包括住房买卖和租赁,还涉及房屋改造、家庭装修、智能家电等,既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又体现出后开发时代,行业的发展潜力不可忽视。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相比现有的稳楼市政策,《纲要》更像是房地产中长期发展的利好措施,短期能起到稳定市场情绪的作用。待相关的细化政策落地,市场才可享受到实质性的利好。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短期走势,仍将取决于现有政策的效果。
刘丽杰指出,展望2023年,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将加快保交楼的实质性进展,消费者对购买新房的观望情绪有望缓解,促使今年部分延迟的购买需求在2023年逐步释放,预计2023年市场将逐步呈现量价趋稳走势。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表示,截至2022年11月,各级监管部门出台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1050次,力度和密度都堪称空前。目前,政策的叠加效果将逐渐显现。且随着疫情趋于平稳,经济活动将逐渐恢复,这都将对房地产形成利好。他认为,房地产市场有望在2023年第二季度有所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