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与201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长69.7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流动人口超过两千万的省份共计6个,分别是广东5206.62万、浙江2555.75万、江苏2366.38万、河南2120.17万、山东2074.3万、四川2068.9万。
广东人口高达12601.25万,流动人口5206.62万,流动人口占比41.32%,位居全国第一,比第二位的浙江整整高出1倍多。其中跨省流动的人口达到2962.21万,省内流动人口2244.4万,均居全国之首,说明广东不仅对省外人口具有强大的虹吸能力,省内城市也出现明显的人口分化。
近年来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吸引了外省和本省的大量就业人口。同时珠三角地区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落户条件宽松,深圳过去通过补贴吸引人才,广州大学众多,种下了人口流动的苗子,东莞制造业发达,每年都是湖南、江西、四川等邻近省份打工族的目的地。
十年来,浙江全省流动人口2555.75万,增加了693.88万人, 省内流动人口937.1万,省外流动人口1618.65万。浙江作为我国沿海的发达省份,近年GDP总量快速发展,2020年达到64613亿,数字经济、对外贸易、小商品经济等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江苏排名第三,流动人口2366.38万。与广东和浙江不同的是,省内流动人口远高于跨省流动人口。从江苏的发展格局来看,省内流动主要是苏北人口向经济发达的苏南流动,苏南坐拥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等强市,与苏北形成鲜明对比。
河南、山东、四川、安徽、福建等省份省内流动人口远多于省外流动人口,倒挂明显。这个本省的城市发展格局密切相关。细看这些省份的省会城市都是省内的经济发展顶峰,强省会的发展没有有效带动其他多极的发展,一超就容易吸引人口。我们从这些省份的大学数量和质量就可见一斑。
拿四川来说,成都市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其余市(州)常住人口都在600万人以下。十年间全省人口进一步向首位城市成都聚集,从市(州)数据来看,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的趋势较为明显。
从流入人口的占比来比较,上海、广东、浙江和北京跻身前四。
这四省市中,上海、广东、浙江跨省流入人口都是千万级别,北京也有841.8万。从地理位置上划分,这些省份都位于东部沿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省份,跨省流入的人数断崖下跌。四川仅259万外省人流入,湖北224万、山西162万、江西128万、贵州114万、广西136万、内蒙古168万、甘肃76万、西藏40万等等,这些省份对外省人口的吸引力太弱。
2020年河南流出外省的人数高达1610.09万人,是全国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2020年比2010年增加595万人。
这些人口主要流向了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分别为277.36万人、246.59万人、219.72万人、134.3万人和127.19万人,并且比重相比10年前也在增加。
这些省市也是外省流入人口最多的。
浙江、江苏、上海组成的长三角团聚效应放大,不断吸纳周边省份的人口流入,安徽就是典型,2020年,安徽省流向省外的人口1152万人,占流动人口的83%。
人口的流向是经济的晴雨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就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