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以一区之力,贡献出了北京市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
这也成为继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达成GDP万亿的区,堪称“富可敌省”。
不同的是,海淀区的人口大约只有浦东新区的一半,而浦东新区的面积足足有2.8个海淀区大。
除了海淀区率先给自己发了大字报,其他各区房叔做了初步数据整理。
朝阳区GDP目前暂未公布,官方口径是与全市保持同步。(目前北京市对外称2022年GDP实现正增长,即暂时按照全国3%的增速计算)
这样算下来,在GDP上朝阳区一直以来和海淀区齐头并进,但近几年两区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东西城这两位老大哥,核心产业众多算是稳中有进,尤其是东城区在GDP增速上位列城六区第一。
要知道全球超过3万美元的国家也仅仅有7个,东西城妥妥是富得油流。
而经开区,虽然这两年总有人吆喝着有望超越东西城,成为“北京第四强区”。
但房叔觉得,且不说如何超越体量高出一倍的西城区,目前在GDP增速上还尚被东城甩在身后。
去年经开区的GDP增速从20%回落到5%,未来是否能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还需要时间考验。
而大兴区在这两年因为疫苗火了一把之后,今年-31.6%的GDP增速直线下滑。
但是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扣除疫苗影响后,还是保持着同比2%的增长率。
但今年平谷区的GDP增速竟然以7%位列全市第一。
而一个区域的GDP增速有什么实际意义?
比如平谷等生态涵养区原本的GDP基数较小,会出现偶然性的巨大增幅,但从增长净值来说并不大。
但在原本GDP总值排名就靠前的区域中,比如东城和海淀,仍能保持大幅度增长。
这种购买力的聚集效应,比较直观地体现在了过去一年北京各区房价涨幅上。
房叔扒了北京16区2021-2022年在某中介网站上的房价信息,做了一个对比表格。
但北京16区中,均价跑赢大盘的仅有6个区。
而其中有5个区的房价增幅,都是与产业聚集效应有关。
东城区的高速增长,直接反映到本区房价上,以8.6%的涨幅位列第一。
而海淀区的高速增长,则不仅表现在本区,还有对昌平区房价的大幅拉动。
虽然昌平区多年以来致力于摆脱“睡城”名号,但数据上来看仍然不可否认,在GDP增速垫底的情况下,为什么房价还能呈现出如此明显的增长?
本质就是承担了海淀尤其是山后区域的外溢居住需求。
而同样的带动效应,也表现在丰台区和大兴区的房价增幅上。
承接的分别是西城的改善需求和经开区的部分居住需求。
有能力就直接在产业区内挑选优质资产上车,囊中羞涩的就围绕强产业区周边买距离较近的房。
围绕GDP增速强区买房,未来接手的人多,保值能力也更强。
正是因为GDP在某种程度上,和各区房价息息相关,所以数据一出来倒是卖房的最积极。
但房叔还要提醒的,是跟着GDP买房,还存在一定误区。
当中介把“北京买房产业YYDS”挂在嘴边儿时,您要注意到底是什么样的产业支撑。
而房价的走势,也不光和区域内的人群购买力有关。
并且,也并非所有区的GDP增速都与房价增幅正相关。
比如房叔早就给大伙儿分析过的西城区房价(点击回顾),向来是“超出认知”的存在。
西贵富得流油,但西城的房却不仅均价跑不赢大盘,而且去化堪称老大难。
另外还有受政策影响的区域,比如通州副中心,向来都是北京房住不炒的“标杆”。
房叔也说点实际的,就算海淀GDP再高,如果您只看得上朝阳的潮。
那非让您买海淀也跟住在大农村一样,是不?
显然各区入各眼,这还和个人喜好相关,像房叔这样跟不上时代的,就觉得住在海淀挺不错。
所以如果只聊居住,房子是否宜居,在每个人心中的标准也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