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二手房,已经进入了量缩的阶段,无论是成交套数、成交面积还是套均面积均是如此,这三个指标直接影响的便是价格。
可以参考近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二手房已呈现明显的降温态势,从而每天都有着急的房东选择降价!
当然,涨价的也有,但围绕的根本始终还是“物以稀为贵”。对于“二八定律”中那80%而言,恰恰处于最卷的一面,买的时候希望“竞争对手”少些,从而中签率和选择面更高;卖的时候则希望看房人群多多益善。而另外的20%却是最为熬得住,有道是不缺钱的业主永远不会降价吧。
举个例子,大源的挂牌房源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这些房源除了地段以外,大多数本就属于刚需与刚改之间,只是站在了城市的发展红利之上。随着这些位置的成熟与繁华,那些稀缺的湖景房、花园房本来相对较少,却在当下反而越来越多了,这不仅能看出行情已转变为买房市场,更能说明越是刚需的产品,置换的意愿尤为强烈,如此便是两极分化的明显。
可能有人会认为不是有二手房指导价的嘛?是的,指导价对于大部分小区还是起到了积极的调控作用,若是没有“二手房指导价”和“新房限售价”,相信有一部分购房者便不会那么理性了,为啥?着急的嘛!
但是,对于那些豪宅而言,或者说本来你周边都是限价20000元/㎡,同样的产权面积,实得比你多的,那还是卖一样价?还是那句话,不缺钱的业主不会降价...
大家查下某些板块的挂牌价便知,比如文儒德指导价39300元/㎡,保利百合花园限价32398元/㎡,实际由于楼栋、视野、楼层、户型等不同,挂牌价始终与指导价不一致,毕竟挂牌都是出于个人意愿。
比如看中了某套房源,例如上图红圈内的房源。
打开自定义价格,在该小区进行价格筛选,先输个大概价格范围,例如400一600W。若是没有了房源,说明房源不在此价格区间;若房源还显示,说明还在此价格范围内,直至一步步缩小范围。
最终,上下浮动均为同一数值,房源还在显示内,便是房源的挂牌价!
这么操作虽为麻烦,但也是目前针对意向房源了解的一个途径之一吧,毕竟外网只显示指导价,而内网则展示实际挂牌价。当然,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问中介,此方法适用于像我这种看了就死心的。
好了,对于购房者而言,多看一些房源和价格总是有用。言归正传,当下的公寓又是如何呢?
关于公寓的优点和缺点不再过多去评价,只是说大部分人耗不起,特别是年轻人!
最近就有粉丝私信问,想在高新区买套公寓自住,总价在60万以内,标间也能接受,原因很简单,也很认可,就是父母要到成都,想把成都的房子留给父母住,自己在高新买套公寓自住,上班也方便。
听起来的确没啥毛病,毕竟百善孝为先,家庭和工作也能兼顾,何乐而不为?
但是笔者仔细一想,60万对于买房而言不算多,但若有资质的购房者,首付一套住宅也是能找得出的,那么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单身还没结婚。
果不其然,这时候会有说婚前有套自己的小房子的一切利好。但是,谁敢拍着自己的胸口说我就住一辈子,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市场两级分化”,别说公寓这类不限购且商业税的产品,连很多市区的房子都不是那么好卖啊!
无论是高端公寓还是一般的公寓,针对的人群都是相当少的一部分,倒是有,高端的的确是没资质,闲钱多,就是买个服务。普通的,最具正面教材的应该是类似“金太攀”这类公寓用于收租的,但前提也要不差钱的情况,当商铺一样的投资。
60万对于买房不算多,但是结婚的时候,不说一家60W就是120W,就是60W也能首付一套住宅。还有说,这会儿先买套公寓至少还能住,以后再卖就是,问题是真到那会儿考虑置换或变现的时候,只能说是欲哭无泪。
总而言之,公寓这类产品,尽量不要碰!要么就置换个实实在在的住宅,产品可大可小,通勤可近可远,但生而为人,住宅赋予你的一切才是真的刚需。
我知道你在看哟